2012 年全国各类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模拟试卷(八 )
一、选择题( 18 分,每小题3 分)
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俄罗斯国家芭蕾舞团在人民大会堂的演出,博得了全场观众的热烈掌声,对这次
精彩的
表演评价很高。
B.他这次访问日本, 是要同日本国和朝野各界人士共同探讨如何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中日睦
邻友好关系。
C.一家名叫虚拟时空的网吧自开办以来,每天接待的顾客平均约在6 000 人次左右。
D." 痛打落水狗 " 是鲁迅先生向革命人民发出的彻底消灭敌人的战斗号召。答案: D
解析: A. “对这次精彩的表演评价很高”前残缺主语; B. “日本国和朝野 ”语意交叉, 将“和”字去掉; C. “约”和“左右 ”赘余,去掉一个。
2.填入下面横线上的两句话,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泰山的南天门又叫三天门,创建于元代,至今已有六百余年,三天胜
迹,阶崇万级俯临千嶂奇观”。
A.元代石刻 "天门铭 "在门外西侧。一副石刻对联在门的两旁
B.门外西侧有元代石刻" 天门铭 " 。门两旁有石刻对联一副
C.元代石刻 "天门铭 " 在门外西侧。门两旁有石刻对联一副
D.门外西侧有元代石刻" 天门铭 " 。一副石刻对联在门的两旁答案: B
,为“门辟九霄仰步
解析:这道题要从叙述角度一致上考虑。本段文字是以“南天门 ”为叙述的中心,A 、C
两项说的
是“石刻 ”,先排除; D 项的后半句说的是“对联 ”,前后叙述的对象改变了。只有B 项承接上文
先说 “门外 ”,然后说 “门两旁 ”,保持叙述角度的一致。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觥筹(ɡ uānɡ)造诣( y ì)蹩脚( bi ē)峥嵘岁月(zh ēɡn)
B.拖沓( dá)虔诚( qi án)缄默( jiā)n分外妖娆(f èn)
C.摇曳( y è)惬意( qi è)稽首( qǐ)提纲挈领( qi è)
D.骁勇( xi ā)o酒馔( zhu àn)提防( t í)锱铢必较( z ī)答案: C
解析: A. “觥筹 ”中 “觥”的正确读音是ɡōnɡ, “蹩脚 ”中“蹩”的正确读音是bi é; B. “拖沓
”中“沓”的正确读音是t à; D. “提防 ”中“提”的正确读音是dī。
4.下列各组词语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A.变本加利和衷共济防碍交通合盘托出
B. 急功近利弱不禁风耽耽相向酸不溜丢
C. 至理名言一愁莫展如丧考妣陈言务去
D.推心至腹殚精竭虑味同嚼腊自出机杼
答案: C
解析: A . “变本加利 ”的正确写法是 “变本加厉 ”, “防碍交通 ”的正确写法是“妨碍交通 ”, “合盘托出 ”的正确写法是 “和盘托出 ”;B. “耽耽相向 ”的正确写法是 “眈眈相向 ”; C. “一愁莫展 ”的正确写法是“一筹莫展 ”, “筹”是“算筹 ”,引申为 “方法 ”,表示什
么方法也没有;D. “推心至腹 ”的正确写法是“推心置腹 ”, “味同嚼腊 ”的正确写法是“味
同
嚼蜡 ”。
5.依次填入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正确的一组是【】
《四世同堂》是一部很好的电视剧。它忠实地体现了老舍先生作品的 ,浓郁而亲切的
人情气息弥漫始终,它记述了历史,同时又记述了北平的 ,北平人及他们的思绪、
感情和生活。这种深沉、朴实的 ,是与导演对作品的深刻理解分不开的。
A.风格风俗风光情调
B. 风采风物风俗格调
C. 风格风土风情格调
D.风貌风俗风景情调
答案: C
解析:此类试题可以用“定位排除法 ”来做。 “风格 ”、“风俗 ”、“风光 ”、“风采 ”、“风物”、“风土 ”、“风情 ”、“风貌 ”、“风景 ”都只是一字之差,但意义却大不相同。“风格
”在这里主要指作家的写作作风。“风俗 ”表特定区域、特定人群沿革下来的风气、礼节、
习惯
等的总和。 “风光 ”指风景、景物或名胜风景。“风采 ”指美好的仪表举止、神采。“风物 ”
指
一个地方特有的风光景物。“风土 ”指风俗习惯与地理环境等。“风情 ”指风土人情。“风
貌
”的意思是风采、特征与外貌。“风景 ”指供观赏的自然风光、景物。“格调 ”指的是作品
的艺
术风格。 “情调 ”指情趣格调。所以应选C 项。
6.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①赡养父母是法律赋予我们的义务,任何人都不得以任何理由来 。
②欧盟人士认为,如果这样下去,势必影响欧元的顺利 ,给以后的转换工作带来难度。
③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像诗和散文这样一些小篇章的作品,更要求语言高度 。
A.推卸过度凝练
B. 推脱过渡精练
C. 推托过渡简练
D.推脱过度洗练
答案: B
二、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下列小题(12 分,每小题3 分)。
1. 记得有人说过,一个人须从古今中外的作家里去寻找和自己性情相近的人。一旦找到思想
相近之作家,心中必万分痛快,灵魂亦发生剧烈震撼,如春雷一鸣,蚕卵孵出,得一新生命,入
一新世界,于是流连忘返,乐此不疲,如受春风化雨之赐,终获学业大进之益。
这个主张阐发了读书活动中的一条基本规律。心理学和接受美学都认为,阅读活动可看成是作者
与读者双向交流的心灵对话,是阅读主体为了寻找“自我 ”和发现 “自我 ”的一次精神探险,因
而当阅读主体面对一个陌生的又是高于“自我 ”的 “自我 ”,其潜在的精神气质和智慧,就 如 “电击 ”一般被唤醒、被激活了。当然,一个人面对一本书,仿佛看到了另一个“自我 ”走来而
产生灵魂上全方位的震动和惊喜,或者说一个新的“自我 ”从“旧我 ”的躯壳里诞生的情形,一
生中难得一遇。 这种情形多半发生在某些文学艺术家或人文科学家身上。在其他人那里, 则偏重
于智慧的激活和治学方法的重铸。
“得一新生命,入一新世界”的情形因人而异,多数是部分得到更新,别开生面。至于气质和心
灵完全吻合的情形,是决不会有的。 如果完全认同,则无异于泯灭自我的心智。俄国诗人帕斯捷
尔纳克说,当他发现自己身上的英雄主义气质与当时名声在他之上的马雅可夫斯基相近时,他就
抑制自己的英雄主义气质。帕氏的例子, 值得深思, 值得曾受惠或脱胎于某些外国作家且已声名
远播的当代中国青年作家们反省。
(1).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自我 "的含义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A).为了寻找 "自我 " 和发展 " 自我 "
(B).一个陌生的又是高于" 自我 " 的"自我 "
(C).仿佛看到了另一个" 自我 "走来(D).一个新的 "自我 " 从"旧我 "的躯壳里诞生
答案: D
(2).第三段中说 " 如果完全认同,则无异于泯灭自我的心智",其主要理由是【】
(A).今人和今人、今人和古人,灵魂气质是不可能相同的
(B).完全认同,失去" 自我 " ,无新生命可言(C).先贤和今贤只能启发和帮助读书人认识" 自我 "
(D).如果完全认同,读书与不读书就没有区别了答案: B
(3).对文中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个人一旦从古今中外的作家中找到与自己思想相近的人,灵魂必受到震撼,仿
佛
得一新生命,入一新世界一样,经不懈努力,对学业的成功大有裨益
(B).唤醒、激活阅读主体潜在的精神气质和智慧的前提是它必须在寻找" 自我 " 和发现 "
自
我" 的过程中找到一个陌生的又高于"自我 " 的" 自我 "
(C).文学艺术家或人文科学家在智慧的激活和治学方法的重铸方面往往能在" 旧我 " 的
躯
壳里诞生出一个新的" 自我 " ,从而产生灵魂的全方位的震动和惊喜(D).阅读活动中要想" 得一新生命,入一新世界",需不断更新,别开生面,绝不能机械模仿别人的性情,从而在阅读鉴赏过程中流失了" 自我 "
答案: C
(4).对这几段文字的中心,概括较为恰当的一项是【】
(A).阅读活动和读者" 自我 "
(B).入乎其内,出乎其外
(C).得一新生命,入一新世界
(D).小议读书艺术答案: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