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等命题的提出者是()
A.夸美纽斯
B.洛克
C.杜威
D.赫尔巴特
参考答案: C
2、 “教学相长"、“及时而教"等教育思想最早出自于我国的()
A.《学记》
B.《论语》
C.《大学》
D.《中庸》
参考答案: A
3、 教师必须十分重视自身的发展,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这体现了教师劳动的哪一特点()
A.复杂性、创造性
B.连续性、广延性
C.长期性、间接性
D.主体性、示范性
参考答案: D
4、 我国最早实施小学、中学六三三分段的学制是()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参考答案: D
5、 美国学者孟禄提出的教育起源理论被称为()
A.需要起源论
B.意识起源论
C.生物起源论
D.心理起源论
参考答案: D
6、 开展教育工作首先需要()
A.加强德育工作
B.确立教育目的
C.设计课程体系
D.选择教学方法
参考答案: B
7、 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德育原则概括了哪位教育家的成功教育经验?()
A.乌申斯基
B.加里宁
C.马卡连柯
D.赞科夫
参考答案: C
8、 有效地进行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
A.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
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C.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D.做好班主任工作的计划和总结
参考答案: A
9、 教育者运用模范、典型人物的优秀品德对学生进行影响的德育方法是()
A.说理教育
B.榜样示范
C.陶治教育
D.指导自我教育
参考答案: B
10、 教学过程是以认识过程为基础()
A.促进教师教的过程
B.促进学生学的过程
C.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
D.形成技能技巧的过程
参考答案: C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9个小题,18个空,每空1分,共18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1、 《给教师的建议》的作者是前苏联著名教育家__________;结构主义学说的倡导者是美国著名教育家__________。
参考答案: 苏霍姆林斯基 布鲁纳
12、 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主要有__________法和__________法。
参考答案: 演示 参观
13、 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务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带好班级 教好学生
14、 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__________性和__________性,循序渐进地促进人的发展。
参考答案: 顺序 阶段
15、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__________,它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学制 总体系
16、 新中国第一次学制改革是在__________年;1958年我国学制改革确定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办学方针。
参考答案: 1951 两条腿走路
17、 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基本特点是__________、一__________和教学相长。
参考答案: 尊师爱生 民主平等
18、 德育是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它包括__________教育、政治教育、法纪教育和__________教育。
参考答案: 思想 道德品质(或道德)
19、 课外校外教育的主要特点是自愿性、__________一性和__________性。
参考答案: 灵活 实践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20、简述教育对生产力发展的促进作用。
参考答案: (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手段。
(2)教育是科学知识和技术再生产的手段。
(3)教育是生产新的科学知识技术的手段。
21、学校美育的任务是什么?
参考答案: (1)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使他们具有感受美、理解美、鉴赏美的知识和能力。
(2)培养学生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心灵美和行为美。
22、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怎样正确地看待学生?
参考答案: (1)学生是教育的对象。
(2)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
(3)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23、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简要说明这一德育过程规律。
参考答案: 知、情、意、行之间相互独立,相互作用,知是基础.行是关键。在具体德育工作中,可有多种开端,不一定恪守知、情、意、行的顺序。
四、论述题:本大题只有1个小题,满分13分。
24、举例论述选择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和运用教学方法的总要求。
参考答案:(1)选择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是:①教学任务。每节课的具体教学任务不同,教学方法应有所不同。
②教学内容。学科的性质和教材的特点不同,以及具体教学内容不同,要求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③学习的年龄特征。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要考虑学生的认识特点、知识水平等年龄特征。
(2)运用教学方法的总要求:①综合性。要求教学方法本身不仅能完成具体教学任务,而且应有利于能力和品德发展,并注重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
②灵活性。要求教学方法的运用根据实际需要随时调整,不拘泥于书本教条。
③创造性,要求教师在把握现有方法的基础上有所创造。
心理学部分
五、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5、 熟练地骑车、熟练地织毛衣中的注意是()
A.无意注意
B.不随意注意
C.随意注意
D.有意后注意
参考答案: D
26、 鲁班发明锯子是借助于()
A.定势
B.变式
C.问题解决
D.原型启发
参考答案: D
27、 一个人掌握的知识、形成的技能达到何种程度时,才能促进能力的发展?()
A.迁移
B.熟练
C.同化
D.泛化
参考答案: A
28、 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社会交往需要是()
A.生理与安全的需要
B.爱与归属的需要
C.求知与审美的需要
D.自我实现的需要
参考答案: B
29、 心理是神经系统的机能,人的一切心理活动按其产生方式来说都是脑的()
A.精神活动
B.意识活动
C.反射活动
D.技能活动
参考答案: C
30、 一个人的稳定态度与习惯化行为方式相结合的个性心理特征是()
A.动机
B.气质
C.能力
D.性格
参考答案: D
31、 智力技能的特点是()
A.物质性、外显性、展开性
B.物质性、外显性、简缩性
C.观念性、内隐性、简缩性
D.观念性、内隐性、展开性
参考答案: C
32、 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即采取决定和()
A.确定目的
B.执行计划
C.制定计划
D.动机斗争
参考答案: B
33、 永久性遗忘是因消退而引起的()
A.存储性障碍
B.提取性障碍
C.生理性障碍
D.心理性障碍
参考答案: A
34、 “满意与不满意"是情绪、情感的哪种两极性表现?()
A.肯定与否定
B.增力与减力
C.激动与平静
D.紧张与轻松
参考答案: A
六、填空题:本大题共9个小题,18个空,每空1分,共18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35、 短时记忆的编码以__________形式为主,其信息容量广度为__________组块。
参考答案: 言语听觉 7±2
36、 人的意志行动的特征是有自觉的行动目的,以__________为基础,受意识能动调节支配和__________
参考答案: 随意运动 克服内外困难
37、 心理健康的现实标准有:自我意识正确、人际关系协调、性别角色分化、社会适应良好、__________和__________。
参考答案: 情绪积极稳定 人格结构完整
38、 动机有始动机能、__________机能和__________机能。
参考答案: 调节 强化
39、 韦克斯勒的智力量表包括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个分量表。
参考答案: 言语 操作
40、 文化社会学观点认为,根据人的价值取向,可以把人的性格类型分为理论型、审美型、宗教型、__________、__________和社会型。
参考答案: 经济型 权力型
41、 科学的心理观认为心理是__________的机能,是对__________的反映。
参考答案: 脑(或人脑) 客观现实
42、 技能一般分为__________技能和__________技能两大类。
参考答案: 操作(或运动或动作) 智力(或认知)
43、 人类所特有的高级社会情感有道德感、__________和__________。
参考答案: 美感 理智感
七、简答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44、简述智力技能培养中分阶段练习的要求。
参考答案: (1)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
(3)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言语;
(4)教师在集体教学中应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
45、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
参考答案: (1)激发好奇心、求知欲、培养创造动机,鼓励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
(2)重视集中思维和发散思维的培养;
(3)培养与发展学生直觉思维的能力;
(4)培养具有创造性的个性品质。
46、简要说明心理咨询的基本原则。
参考答案: (1)理解支持原则;
(2)保密性原则;
(3)耐心倾听和细致询问原则;
(4)疏导抚慰和启发教育原则;
(5)促进成长的非指导性原则;
(6)咨询、治疗与预防相结合的原则。
47、简述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与气质类型之间的对应关系。
参考答案: (1)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属强、均衡、灵活型,其气质类型是多血质;
(2)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属强、均衡、不灵活(惰性)型,其气质类型是粘液质;
(3)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属强、不均衡型,其气质类型是胆汁质;
(4)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属弱型,其气质类型是抑郁质。
八、论述题:本大题只有1个小题,满分13分。
48、举例说明注意种类在教学中的应用。
参考答案:(1)唤起学生的随意注意,提高学习的自觉性,明确目的任务;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的思维;正确组织教学,严格要求学生;
(2)正确运用无意注意规律组织教学;教学环境应有利于注意集中,防止分散注意;教学方法丰富多样,有吸引力,防止单调死板。
(3)引导学生几种注意交替使用,设法保持学生的注意力:教学方式和学习活动的多样化是保持学生注意的重要条件;教学内容应该难易适度,过难过易都会使学生失去兴趣,削弱注意力;教学速度适宜。